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三级AV免费无码无需播放,亚洲精品无码鲁网,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首頁
本館概覽
新聞快訊
臨展介紹
館藏薈萃
展館介紹
建設歷程
社教活動
視頻點播
服務指南
新聞快訊 |  

關注!10位杰出女性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 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

日前,全國婦聯決定授予布茹瑪汗·毛勒朵等10位杰出女性2021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她們是:

圖片

布茹瑪汗·毛勒朵長期扎根于祖國邊疆,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將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守邊事業。1961年,深受父親愛國守邊情懷影響的她,與丈夫一起來到吉根鄉,成為一名護邊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瑪邊防線上,50余年如一日巡邊護邊,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創造出無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邊業績。上世紀60年代的冬古拉瑪邊境線上還沒有明顯的界碑,她便主動學寫“中國”二字,一筆一劃地將祖國的名字刻在帕米爾高原大大小小的山石上,50余載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她擁軍愛軍,視邊防官兵如子女,先后救助官兵156人次,被守邊戰士親切稱為“冬古拉瑪媽媽”。1986年7月的一天,她巡邊時發現冬古拉瑪山口的界碑被移動了,立即騎馬趕到邊防派出所報信,經工作人員勘查確認,界碑被人為向中國領土方向移動25厘米,最終經過交涉,界碑又回歸原來的位置。她將祖國刻在心中,被譽為行走的界碑,如今依然與邊防戰士一起守衛著祖國的邊境線。在她的言傳身教下,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護邊員。說到愛國護邊,她堅定地說,“我們全家用腳步丈量祖國神圣領土的決心不停,巡邊護邊的信念不改,心系祖國的愛國之情不變”。


圖片

1946年,李桓英留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后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成立后的首批官員。1957年,她謝絕世界衛生組織挽留,幾經周折,于1958年回到祖國懷抱。她將國外先進的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率先開展短程聯合化療,推行垂直防治與基層防治網相結合的消滅麻風病的特別行動計劃,使瘋狂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可控、可治,被稱為“全球最佳的治療行動”,防治經驗在全球推廣。李桓英將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麻風病防治事業,長期奔波在云貴川等貧困邊遠地區,曾屢次遇險。如今,百歲高齡的她仍然奮斗在麻風病防治研究第一線,生命不息,奮斗不止。2016年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6年12月,李桓英莊嚴宣誓,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

圖片

20年來,尹建敏累計為社會公益捐助資金達2400多萬元,帶領企業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2001年,她響應西部大開發號召到西部創業,成立天然氣公司。2014年,實施產業扶貧計劃,建成占地1900畝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和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成立農民田間學校,幫助農戶成為技術能手,讓當地農民就近就業,走上致富道路。2018年,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當時的深度貧困地區東鄉縣和漳縣建檔立卡貧困戶投放種羊2.1萬只,帶動8個鄉鎮、6個合作社開展規模化養殖。新建8個黑木耳種植基地,吸納350名婦女在家門口就業。截至目前,為建檔立卡戶分紅865萬元,土地流轉費142萬元。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在紅古區投資4.5億元,打造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農業第六產業園”,搭建農業“新六產”生產生活生態體系。在定西市漳縣6個鄉鎮新建大櫻桃、黑木耳種植等基地,投產當年預計帶動當地1100多戶農民增收。
圖片

關欣是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對象、學科拔尖人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她投身國防事業23年,長期從事信息對抗、信息融合和指揮控制信息系統領域的一線教學科研工作,為國防教育、艦載航空兵戰斗力生成和海軍信息對抗裝備轉型作出突出貢獻。她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項目10余項;創新實現了理論模型的工程化應用,解決了10余項關鍵技術難題,為我軍在海戰場裝上了先機制敵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近年來,其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先后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20余篇,EI收錄60余篇,已授權國家、國防發明專利8項,出版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工業和信息產業科技與教育專著出版基金和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資助專著4部。

圖片

胡海嵐2008年放棄美國教職回國,2015年加入浙大,現擔任浙江大學醫學院腦科學與腦醫學學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主任。她專注于腦的高級功能及相關疾病的研究,在系統神經科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領先的創新性研究成果。一是揭示抑郁癥發生及抗抑郁藥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細胞及環路機制,為研發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藥物提供了科學依據,極大促進了研發進程。二是揭示個體參與社會競爭及“勝利者效應”的神經調控機制,揭示了后天的經歷經驗可以通過重塑神經環路來改變先天的弱勢。三是創新單細胞活性雙標記技術, 揭示獎賞與厭惡對立情緒的神經編碼,原創性地闡述了情緒增強記憶的分子細胞學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核心期刊發表重要論文50余篇,其中以唯一通訊作者發表3篇Science、2篇Nature等。2019年她榮獲了每兩年評選一位的第12屆國際腦研究組織-凱默理神經科學國際獎,被高度肯定為“在情感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這一腦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了令人贊嘆的出色成果”。2021年被授予第24屆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她的國際學術影響力為中國科研在國際上發聲,為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不斷走向世界舞臺作出積極貢獻。

圖片

盧宇彤踐行科技強國目標,以創新突破和奮勇拼搏親歷了中國超算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是五代銀河、兩代天河超算系統研制骨干。她長期致力于國產超算技術攻關,堅持自主創新,突破高速通訊系統、并行程序應用環境、大規模資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術,擔任副總設計師的天河二號奪得世界超算500強六連冠,代表團隊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領獎臺。她直面國產超算應用的挑戰,堅持以應用為中心,帶領國家超算廣州中心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超算中心建設之路,研發了世界領先的“星光”超算融合應用平臺和世界上性能最高的新型架構的并行文件系統等,廣泛支撐大氣海洋、能源材料、工業制造、生物醫藥、智慧城市等多領域取得重大應用成果,使廣州超算成為全球用戶最多、應用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位列“世界最具應用影響力超算中心”前五,也是唯一不需政府運營補貼的國家級超算中心。她堅持科研育人,構建超算多學科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培養急需的超算人才。她是國際超算ISCFellow和ISC19大會主席,是擔任此職務的首位中國學者、世界首位女性學者,向世界展現中國女科學家的風采和擔當。

圖片

路生梅始終堅定“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堅守貧困地區從事醫療衛生工作53年,用赤誠的醫者仁心守護著革命老區人民的生命健康。1968年,路生梅從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佳縣人民醫院工作。在看到佳縣落后的醫療條件后,她決心為佳縣醫療事業奉獻力量,許下了“為黨工作50年,為佳縣人民服務50年”的承諾。為了做一個啥病都能看的醫生,讓從山溝溝里趕來的老鄉們及時看上病,她白天接診病人,晚上點著油燈刻苦學習,迅速從一名專業兒科醫生成長為全科醫生。她多次放棄返京機會,創辦了佳縣第一個正規兒科,在創建二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推廣新法接生、科學育兒、實施兒童計劃免疫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她四處籌資讓科室所有護士分批進修,曾是全區條件最落后的佳縣醫院在全區小兒靜脈穿刺上取得了團體第一和個人第一的好成績。退休后的22年里,她拒絕外地醫院的高薪聘請,堅持每周在縣醫院和中醫院義務坐診,接診患者超過15萬人次;組建老年志愿服務隊,奉獻社會、關愛弱勢群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76歲的她毅然寫下請戰書,并遞交了1萬元特殊黨費。

圖片

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后回鄉當起大學生村官,發誓要帶領鄉親們改變窮貌。她堅持帶領村民主打“生態牌”發展產業,為調動鄉親們的積極性,她悄悄賣掉婚房墊付種子肥料資金,組織村里成立高山泉水西瓜種植互助小組,西瓜畝均收益近4000元。她創新“稻+鴨+魚”共作模式種植紫黑香糯,村里收入300多萬元。她聯手大學生村官成立“苗村倌”電商服務中心,幫助村民銷售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她還出資建設了扶貧加工車間,創建“苗阿嫂”“苗阿公”品牌,村里產業覆蓋率達100%。此外,她還計劃籌措200萬元建設生豬養殖基地、拓展竹蓀種植、發展優質稻產業,進一步打響江門村農產品品牌。11年來,楊寧背靠苗山,扎根鄉村,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大學生返鄉與村民共同創業的奮斗故事。2020年,江門村實現94戶326人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20%降到0。


圖片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阿姨的三女兒。幾十年來,她時刻謹記父輩“一心為公,恪盡職守”的囑托,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家風、庚續紅色血脈,是深受群眾尊敬的“甘大姐”。她在平凡崗位上實干擔當,初中畢業時,成績超過了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她毅然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別人,選擇在家當農民;參加工作后,她先后擔任過生產隊婦女隊長、縣電影隊工人、縣工商銀行儲蓄員,始終扎扎實實挑擔子、勤勤懇懇干工作,先后多次獲得全國、省、市表彰。她熱衷扶貧幫困,先后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和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募集資金179萬余元,幫助貧困學生和困難群眾上百人;牽頭成立蓮花縣巾幗志愿者協會,發展志愿者近千人,她本人參與志愿服務時長近8000個小時,帶動家人捐款捐物近15萬元。她積極傳承紅色基因,累計為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授課近千場,作為“贛鄱紅色娘子軍”的骨干宣講員,線上線下為近800萬學員講述父輩艱苦奮斗的故事,并帶動兒子、兒媳繼承祖輩遺志,加入贛鄱紅色娘子軍,用實際行動傳承好家風,其家庭獲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

圖片

在近三十年教學生涯中,吳蓉瑾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是“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范”。她是理想信念的播種者,創建全國首個小學生講解員社團,16年來服務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培養近千名小學生黨史講解員,通過在黨的誕生地播種紅色初心,促使愛黨愛國校園文化蔚然成風。她是情感教育的倡導者,不斷創新德育方法,真情守護學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進品德養成,多年實踐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10萬人次。她是智慧校園的先行者,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主持的“云課堂”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學校被評為上海市首個教育信息化標桿培育校,被教育部授予信息化優秀試點單位。她是教育均衡的踐行者,將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鄉村及郊區校,多次到青海、貴州貧困地區開展教學、培訓,擔任市郊鄉村學校校長三年,將其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校,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貢獻。